索 引 号  1560576826/scjdj/2021-0000094  发布机构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1-03-10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工作计划

临沂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工作计划

2021-03-10   作者: 点击数: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部署,坚守疫情防控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五条底线”,实施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带动、知识产权驱动“四项工程”,加强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消费环境、社会环境建设,强化市、县区、基层所“三级联动”,坚持党建统领,打造沂蒙市场监管铁军,在新发展阶段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坚守“五条底线”,在保障安全发展上全力突破

(一)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1.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集装箱疫情防控,用好“山东冷链”系统,加强集中监管专仓运行管理,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集中消毒检测、“三专”管理、“亮码销售”和驻仓人员“三集中一隔离”等防控措施,严查重处冷链“八不+2”、非冷链“七不”行为,形成全程管控、全链追溯体系,严防疫情“由物传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继续做好“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二)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2.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上市食品合格率100%的目标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省局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七大行动。

3.落实党政同责、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评议体系,强化评议结果运用,推动食品安全责任向部门、向基层延伸,构建大安全格局。

4.全面推行食品安全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全覆盖监督检查,加强合规经营指导,做到行政指导、监督检查和从业人员抽考同步开展,食品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抽考100%全覆盖。

5.制定城区、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方案,推进农贸市场、农村大集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解决“三小”“三无”“三黑”管理难题。全面开展餐饮安全风险分级,推进学校食堂大宗食材定点集中采购全覆盖,建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6.突出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管理,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实现监管全覆盖。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分析,及时发布抽检信息,运用好食品抽检结果,每季度发布分析报告。

7.巩固深化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成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食品安全市。

(三)守牢药品安全底线

8.以确保上市药品合格率100%为目标,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夯实党委政府药品市场属地监管责任,实施“药品安全”提升、“鲁药振兴”工程,以霹雳手段加强监管,以阳光雨露促进发展。

9.按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标准”要求,推进零售药店网格化监管全覆盖,积极推进“一店一码”公示监管,提高监管精细化水平。发挥药店疫情防控“哨点”作用,督促落实购买退烧、止咳、抗病毒、抗菌素四类药品实名登记制度,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登记信息。把疫苗安全监管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新冠病毒疫苗指定接种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强化疫苗冷链和追溯管理,确保全市疫苗质量安全。

10.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安全监管,对需冷链管理、无菌和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创建行动。

11.落实《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巩固提升集中整治成果,以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严厉打击批发零售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打造一流市场。加强对美容美发机构、宾馆、母婴用品专卖店等化妆品经营者的监管,实行追本溯源,防止不合格化妆品流入使用环节。

12.加强与山东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加强药物警戒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山东省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建设,发挥国家药品安全科学研究基地临沂协同创新中心作用,为药品安全监管和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13.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按照特种设备“应登尽登”登记率、“应检尽检”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安全监管覆盖率、隐患整改到位率“五个100%”的要求,持续深入细致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突出锅炉、气瓶充装、危化品压力容器、电梯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推动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14.按照省局加强基层监管指导意见和市局特种设备安全两个工作规范要求,有效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基层监管责任,基层监管部门健全四张清单,推动分级分类监管,通过企业自查、定期报告、公开曝光、联合惩戒等方式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每个县区树立一批规范化管理标杆企业,确保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覆盖。

15.全面落实气瓶充装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机制,实现全市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全覆盖常态化,大力推进电梯“保险+服务”新模式,力争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100%。

(五)守牢工业品质量安全底线

16.坚持一体化监管,生产领域抓企业、流通领域抓产品,建立生产与流通紧密衔接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坚持分级分类监管,用好三级风险防控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和风险研判,将监管资源集中到评级较低、风险较大的企业。突出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每个县区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确定2-3项集中整治重点产品,监督企业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突出老年人、妇女、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监管,落实好承担的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保障重点产品质量安全。

17.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狠抓源头监管,紧盯重点环节,加大对生产企业、专业市场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的检查执法力度,共同遏制白色污染。

二、实施“四项工程”,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全力突破

(一)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18.围绕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做好质量提升工作。开展“卓越质量沂蒙行”,以制造业质量提升为重点,年内对300家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指导服务,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企业“首席质量官”建设。

19.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省试点基础上,扩面提效,在全市打造100家省级、市级示范案例,尽快启动“临沂品质”评定工作。

20.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量、标准、认证、检测“一站式”服务。

21.加强民用四表、医疗检测等民生计量器具监管;贯彻计量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审查,促进节能减排;加强企业计量体系建设,推动计量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支持水表产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自律,完善共治,推动产业发展。

22.深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从食品行业向一般消费品、工业产品延伸,打通“双循环”。

(二)深入实施标准引领工程

23.制定《临沂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建立地方标准制修订机制,强化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围绕全市“十优”产业,常态化推进对标达标工作,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培优计划,力争年内推动2-3项企业标准通过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评定。指导制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标准规范,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指导制定30个农产品质量管控团体标准,助力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24.深入推进临沂商城“标准进市场”,结合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行亮标准、亮承诺,促进商城转型升级。

(三)深入实施品牌带动工程

25.实施“好品山东”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力争全市“好品山东”认定数量与全市在全省经济位次相适应,新增1-2处省优质产品(服务)生产基地。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筛选100家企业开展重点培育,形成品牌梯队,多点开花。

26.组织“泰山品质”认证申报和市长质量奖评选认定,指导兰山、费县等县区木业、物流产业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服务)生产基地。

27.精心筹备2021年山东省“中国品牌日”活动,放大活动效应,扩大临沂品牌影响力,推动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驱动工程

28.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实现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件、每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拥有量9.5件。强化政策激励,落实《临沂市支持知识产权工作十条措施》,修订《临沂市专利奖励办法》,完善知识产权配套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

29.发挥沂蒙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大数据分析,实施专利导航工程,指导企业加快专利创新和转化运用。

30.实行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加大贯标力度,开展专利“清零计划”,推动有研发投入、无专利申请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推动高科技企业逐步成为专利大户,实现专利申请合理增长,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深入挖掘地域资源、特色品质,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力争新增10个以上地理标志。

3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配套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县区建设1-2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人民调解、司法保护、“诉调对接”制度体系。针对侵权假冒多发领域和临沂商城等重点区域,加大执法保护力度。

32.抢抓国家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机遇,年内在中国(临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筹建上有实质性进展。

三、建设“四大环境”,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全力突破

(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3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营商环境测评要求落在平时,在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实现位次前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实行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4.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保持系统双随机抽查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

35.推进互联网+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开展“信用监管规范提升年”活动,加大企业年报和部门涉企信息公示力度,探索推进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记于企业名下,对违法失信企业实施信用惩戒;开展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对守信企业实施联合激励,以信用创造企业价值,赋能市场监管。

36.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做好“个转企”工作,推进小个专党建标准化建设,发挥小个专党组织、党员作用,实现“党旗红、市场旺、百业兴”。

(二)加强法治环境建设

37.增强法治意识,以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推进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普法宣传,规范执法行为,与企业形成支持信任并行、守法执法并重、激励约束并举的良性互动。规范权力运行,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四张清单”,区分不同情形分别实施严惩重处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执法办案法制审核,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审。

38.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衔接机制,强化综合执法,选准切入点,精准重拳出击,形成对违法者的强力震慑。

39.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围绕生活消费、电子商务、医药购销和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查办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

40.加强涉企收费、“转供电”和教育、医疗、水电气暖、物业等领域价格收费监管,开展行业协会违法违规收费专项清理,密切关注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波动,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41.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落实电商园区主体责任,规范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做好“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验收。

42.强化民生计量、工业计量监管,严厉查处计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传规直”力度,加强广告监测,强化导向监管,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持续开展认证和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整治。继续扎实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等重点工作,严查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巩固领域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三)加强消费环境建设

43.立足扩大内需,全域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年内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5万家,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城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在经营业户集中场所全部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全部发展成为ODR企业,叫响“红色沂蒙、诚信经营”品牌。运用12315、12345平台对接成果,完善“有诉即应、多方响应”消费维权快速回应机制,落实省局“一升一降”要求,狠抓观测哨、“诉转案”、消费投诉公示、12315效能评估等制度落实,确保快速回应率、办理过程满意率100%,力争办理结果满意率100%。加强诉源治理,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立投诉举报数据定向推送制度,推广“三调联动”经验,推动监管执法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消费维权与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衔接,从源头降低投诉举报增量。加强消费者协会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守护安全畅通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进行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参与消费监督。规范专业市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经营秩序,在主城区探索实施“智慧农贸”发展示范工程,形成市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四)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44.认真履行议事协调机构牵头职责,把握工作主动权,推进市场监管重大事项、重要举措、难点问题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的意志和行动,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食品药品安全、质量与品牌建设、放心消费创建、“双打”等议事协调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实现职能实体化、作用显性化。

45.加强社会共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46.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努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不断奏响新时代市场监管为民服务最强音。

47.加强新闻宣传,主动策划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等宣传专题,发挥好引导舆论、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市场监管工作成效和变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四、强化“三级联动”,在提升监管效能上全力突破

(一)大力强基固本

48.巩固基层工作效能提升攻坚成果,理顺权责关系,指导推进基层所规范化建设。推动建立市县局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经常性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争取党委、政府在队伍建设、装备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加强能力建设,制定岗位练兵计划,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分级分层组织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网络教学、空中课堂、在线答疑等形式,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引导干部职工在干中学,注重日积月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9.落实省局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要求,积极争取建设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市场监管业务融合;争取将全市系统智慧监管平台纳入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临沂)建设总体设计。

(二)加强协调沟通

50.加强对上汇报,经常性与省局处室沟通联系,汇报工作,争取指导支持,反映创新做法,展现工作亮点,打通对上“最后一公里”,争取承担先行先试任务,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创新亮点。加强对下指导,畅通市、县、所三级思想、工作、感情通道,及时向县区局传导上级重大政策、重要部署,将市场监管新理念传导到基层,打通对下“最后一公里”,推动全市系统工作步调一致、节奏一致、力度一致,形成整体合力。强化工作联动,市局部署工作、制定方案前,主动征求基层建议,听取基层呼声,充分考虑县区局和基层所实际,在工作目标上体现循序渐进,在工作措施上做到切实可行,避免不切实际、加重基层负担。发挥政务信息在反映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辅助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上报信息质量,加强系统内部工作交流。

(三)实行示范引领

51.开展全市系统改革创新事项、典型案例等评选公示,形成激励效应,努力实现在“规定动作”方面做得更好更快,在解决“共性问题”上创造先行经验,在“没有先例”方面率先做出成功案例。

52.认真研究谋划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问题,高质量编制全市“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五、坚持党建统领,在打造沂蒙市场监管铁军上全力突破

(一)强化政治引领

5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建责任,深入实施“五项工程”,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决整改市委巡察反馈问题,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擦亮“监管铁军、服务先锋”党建品牌。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好“三个必讲”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党建和业务工作各方面,常态化排查风险点,定期分析研判苗头性问题,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抓牢抓细抓实。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突出工作纪律、服务态度、工作效能、廉洁从政等工作,加强人员日常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二)建设模范机关

54.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坚持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要求,准确掌握创建模范机关的实践路径,以机关带系统,一级抓一级,努力建设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廉洁型、法治型、和谐型模范机关。

55.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建立市局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优化岗位配置,凭实绩用干部,用好职务、职级两个通道,对工作没起色、居末位的予以调整,引领科室负责人走出“舒适区”,打造过硬团队,形成一盘活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所属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和融合,充分挖掘事业单位服务潜能。

56.发挥机关工会、青委会和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凝聚机关向心力、提升队伍执行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擦亮全国文明单位牌子,争取用2年时间实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满堂红。

(三)弘扬优良作风

57.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减轻基层负担。

58.弘扬务实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直面问题不足,保持决战决胜干劲,冲在一线、干在一线,靠实干诠释忠诚、用汗水浇灌收获、以情怀践行宗旨。

59.提高标准,对标一流,对重点工作实行攻势作战,建立周例会、月点评、季通报制度,强化政务督查,解决工作落实存在压力传导不畅问题。

60.科学考核干部职工绩效,加强考核成果运用,形成正向激励,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上一条:2022年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下一条:市场监管局2020年度工作计划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移动版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鲁ICP备05026973

投诉举报电话:0539-12315    业务咨询电话:0539-5977700

网站标识码:3713000074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9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