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一桌美味佳肴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会想到大快朵颐时的享受,或许会想到农民的艰辛,也或许会想到一家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但我会想到,守护我们“舌尖安全”的他们——奋战在食品安全监管战线上的我的同事们。
白天,在办公室我很少能看到他们,更多的是清晨上班时,看到他们步履匆匆的出发脚步;晚上,加班时,会看到他们汇总检查情况的身影;跟他们出发,才知道,企业工厂、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饭店餐馆、学校食堂等是他们的守护地,“四不两直”是他们的主要检查方式,原料采购、进货查验、销售记录、检疫合格证明、索证索票的落实是他们检查的重点。可以说,他们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经营、餐饮等环节,层层为我们的饮食安全把关,为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保驾护航。
庚子初春,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要全面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市局闻令而动、扛起“战旗”,成立4个食品业务条线疫情防控工作督导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督导检查。市局第四党支部第一个召开誓师大会,全体人员签订请战书,并庄重宣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共产党员的身影!”食品专线上的同志们是这样请战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是食品安全监管战线上其中的一员,餐饮科三级主任科员李清晓。这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大家一样,从1月27号到3月底,李清晓他们每天驱车200多公里,一天一个县区检查下来,日均步行3万步以上,不到二十天,李清晓就穿坏了4双袜子、2条裤子,同事们戏称他是“老黄牛”“拼命三郎”。仅这段时间,李清晓先后走访查看大中型商超82家、农贸市场26处、小商店、食品餐饮单位1000余家。我在他的工作笔记上看到这样一句话:2月13号,督导了2个县区,很劳累,但是感觉很幸福:从被经营户排斥到理解支持,特别是被称赞市场监管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大年初五,临沭县蛟龙镇查出一例新冠感染病例。李清晓得知后,立即到蛟龙镇集中隔离点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督促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隔离点食品安全。蛟龙镇监管所人员说,“大家躲都来不及,你们怎么还专门跑到这来检查?”李清晓坚定的说,“这是责任,必须担起来!”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全市中小学迎来复工复课。为做好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堂一日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并下派监管人员驻校开展复核复验。接到任务第一时间冲上去,这就是李清晓。4月14号,李清晓进驻我市一中北校区,每天凌晨3点半准时出现在食堂,从证照查验到食材选购再到加工制作……李清晓都要全流程监管核查,即使是晚上十点多,也要看着食堂全部清洗消毒后才返回宿舍。15天的复核查验工作,李清晓和教职工们一样,被封闭隔离在学校,每天在食堂十几个小时,他被烟熏火燎的吃不下饭,整整瘦了5斤,他却笑着说“正好给我机会减了肥”。正如一中感谢信中写的那样:“李清晓同志,与我校师生员工一道奋战在高考备战的第一线,谱写了一曲甘为人梯、无私助教的动人颂歌。”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李清晓家中有已瘫痪在床6年的老母亲,老母亲现在口不能言、身不能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从学校抽调回来后立即赶回家探望母亲,看到多日不见得儿子,老母亲兴奋的发出“啊啊”的声音,盯着他看的眼睛,慢慢的流出了两行浑浊的泪水。李清晓为老母亲擦干眼泪,给她喂了几勺流食后,老母亲却不再吃了,推着李清晓的手,口中再次发出了“啊啊”的声音。他知道,这是老母亲赶他走呢,也不知从何时起,老母亲的这个习惯便保留了下来。不见他时想他,见了他又怕耽误他工作,一会就催他走。看到老母亲这样,这位情感单线条的大汉心里也酸酸的,眼眶也湿湿的。
“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们得以更强的责任心、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对工作付出的多了,对家人的陪伴就少了。”李清晓这样对我说。是的,每逢节假日,人们在享受节日欢乐时,食品线上的同志们却仍然坚守在岗位,确保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正因为有他们的付出与担当,才让我市这个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市,被授予“中国食品之都”称号,也才让我们创建山东省食品安全市信心满满,势在必得。
前几天,孩子问我,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于是我把身边市场监管人的故事讲给了他听,因为以李清晓为代表的食品专线上的同志们用行动和担当给出了答案,市局四支部的党员干部用一封封请战书给出了答案,身边数不清的党员也用初心与使命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散发的光芒,一点点汇聚成灿烂星河,谱写着市场监管新的时代篇章。(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四支部 武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