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5-01-16 09:44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审核人: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认真落实《临沂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重点任务,严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机制,坚决守牢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涉企执法监管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11月13日头版刊发;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监管(执法)行为规范》,获市场监管总局简报刊发推广;获批省级以上试点22个(含国家级7个);兰山区信用监管、郯城县知识产权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筑牢思想根基,提升干部法治水平

一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贯彻。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打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新时代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为主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市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课题,印发《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今年党内法规学习重点,通过党组专题学习、支部集中学习,不断深化全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行动认同。坚持将法治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要点、将依法履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报告,局党组定期听取各科室和县区局法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讨论重大法治课题,确保市场监管工作沿法治轨道运行。

二是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全市系统1720人参加全国系统法律知识竞赛,完成232名执法人员60学时在线培训;举办“全市系统基层干部执法能力提升培训会”,对114名基层法制审核人员和执法业务骨干集中培训;举办全市系统所长培训班,向184名市场监管所所长集中授课,提升基层人员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和依法履职能力。

三是提高全流程决策精准度。持续落实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流程、政策规章制定流程、政务事项公开流程,确保市场监管领域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制定实施《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和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办法》,全年召开负责人集体讨论会22次,讨论重大案件83件。履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管理制度,本年度清理失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件、延期1件,新增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件、部门规范性文件1件;《临沂市电梯安全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审议。

(二)完善制度框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实施柔性监管执法。聚焦“企业评部门”反馈问题,纵深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问题整治。出台行政执法过程履行服务职责工作指引(试行),开展行政合规指导2万余次,指导3.06万家生产经营主体配齐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总监和安全员;落实“四清单一规范”,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378件、减轻处罚1598件,减免罚8745.36万元。

二是推进市县行政执法一体化。出台《对全市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适用减轻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参考标准》,明确减轻处罚的14个认定条件、7个裁量幅度,填补了食品和特种设备领域的裁量权制度空白,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不予处罚案件336件、减轻处罚案件1362件,累计减免罚金额达7516.94万元。发布《行政执法过程中履行服务职责工作指引》,要求一线人员在监管工作中主动开展合规指导,做好普法宣传和政策解读,帮助市场主体预防违法行为。部署使用全国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系统(山东版),本年度全市系统共6992个案件实现“全程网办”,25366个案件历史数据实现线上归集。

(三)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防线护航发展

一是守护食品安全。调整优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机制,实现在产在营获证主体包保督导任务完成率99.88%,督导问题发现率2.5%、整改率99.98%。深化“食安护佳节”,开展重要节假日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行动;开展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在省局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开展小作坊标准化规范提升行动,打造标杆小作坊197家;深化农批市场“五项制度”,5家农批市场完成快检21.2万批次;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推动农村食品供货商和经营店规范提升,完成规范建设食品经营店和供货商1.43万家;对3689家学校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0621批次,问题发现率3.13%。

二是确保药品安全。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监测药品网络经营主体2万多家次,发现处置线索43条。联合卫健、医保“三医”协同,检查药械经营使用单位189家,发现处置线索24条。统筹推进第二类精神药品、执业药师在岗履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染发类化妆品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全市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发现上报药械化不良反应报告36197例、药物滥用/依赖监测报告1504例,居全省首位;市药物警戒中心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表扬为“表现突出基层监测机构”。

三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燃气设施、电梯、叉车、索道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强化风险排查整治。抓好燃气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和燃气充装安全治理,全市燃气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率达100%;整合提升燃气气瓶充装企业,由150家整合至30家左右。推进电梯无纸化智慧维保,目前全市电梯智慧维保覆盖率99.6%,电梯困人故障率下降8.5%;全省电梯创新监管试点现场会在临沂召开。

四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紧盯“安全”和“环保”两大重点领域,开展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排查整治,全市九大产业市级抽检合格率97.14%。组织质量安全监管风险会商10次,分析研判燃气具、灭火器和车用汽油清净剂等25种产品突出风险隐患,下达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移交通知书67份。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监督抽查相关产品200批次。开展燃气具产品排查整治,实现不合格燃气具动态清零。开展临沂商城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推广市场开办者、经营商户双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五是严格防范舆情风险。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做好应急预案,全年妥善处置舆情116件、同比增长54.6%。

(四)加强法治监管,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一是稳步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涉及41个市直部门185项抽查任务,抽取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6万余户次,部门联合抽查占比达到72%。在全省系统率先推行经营异常名录修复改革,制定《经营异常名录修复工作规范》,开展“三化三度三提升”行动,推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共办理经营异常名录修复业务3.5万余户次,同比增长130%,平均办理时限缩短到2个工作日以内;经验做法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直播带货+信用监管”获评市纪委优化营商环境“书记攻坚项目”优秀成果。

二是有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印发市场监管《2024年度专项执法检查计划》,涵盖专项检查主体12个、检查计划19个;发布《关于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市县(区)一体化建设的通知》,除法定情形外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同一市场主体在同一检查周期内只检查一次,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发布《涉企联合检查平台使用指南》,全市系统完成线上检查记录24727次,联合检查4581次,入企检查频次较往年下降40%;制定“山东通移动监管平台使用明白纸”,增设投诉举报、案件调查检查单,整理完成本部门监管事项167个,录入监管人员319名,制定检查单149个;在公务用车审批流程中设定“移动监管”审核项,形成系统内部对平台使用的强制约束管理;启用行政检查记录仪,对检查全过程进行音像记录,保障涉企检查合法有序开展。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共完成检查记录24494条,联合检查率18.15%。

三是深度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印发《关于纵深推进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开展涉企执法问题攻坚行动的工作方案》;聘用43名商会会长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召开执法监督员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派出3个调研组前往6个县区局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整理建议40余条;主动接受司法机关监督指导,完成市级行政复议答复84次,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2次;完成本年度法律顾问续聘工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累计提供专业意见70余次;通过省市县三级案卷评查,督促执法人员提高办案能力,1个案件获评2023年全省行政处罚优秀案卷,6个案卷获评省局2024年集中评查优秀案卷。

(五)强化服务举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依法履行服务职能。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安排专人专岗及时接听咨询电话,健全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的全链条服务流程,本年度依法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4件。规范高效开展审批服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截至目前,全市在营外商投资企业1770户,今年1-11月份办理外商投资企业业务741件,特种设备许可业务147件,特种设备告知12247台,商标业务3550件,条码业务办理3815件,专利权质押115件、商品源数据采集650件。依托省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效率。推动全市新开办外商投资企业全流程0.5个工作日办结率保持在95%以上。

二是有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制定了《临沂市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规划(2021—2025年)》,确定了10项主要指标和24项具体指标,将公平竞争审查、网络交易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纳入本年度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保障法治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开展政府采购领域排除限制竞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22件;加强公平竞争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联审联动,推行“两级自审、三级把关”机制,对25件政策措施提出会审意见建议115条。

三是赋能优质产业发展。培育“首席质量官”总量达1000名。兰山区、沂水县入选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城市名单,兰山区和费县的木业、平邑县金银花入选省级产业链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临沂市抢抓“数字商城”建设机遇 打造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入选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加强外卖行业党建,“沂蒙红骑士”入选全国个私协系统十佳党建工作品牌;全市网约配送行业“骑鲁通”试点经验做法,在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和网约配送行业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四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惠企助企手册”等专栏,完成电子计量秤专项整治、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展守护儿童用妆安全、特种设备、食用油专项整治等专题宣传;联合省电视台,开展网红食品店突击检查直播,市局抖音、视频号同步直播,总观看11.6万人次。开展“党建共建 聚能优服”活动,梳理涉企政策清单38项,发布政策事项13条,编制成册为8766家企业送上门。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法治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一是市场监管领域覆盖范围广、执法种类多、主体基数大,新业态层出不穷;二是基层执法人员短缺、监管力量不足,且部分监管人员存在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情况,技能提升缓慢,难以满足当前法治监管的变革需要。

(二)执法效能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以职业索赔、职业举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私益性职业打假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城市化的特征和趋势,其“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行为,不仅严重困扰企业、影响营商环境,而且滥用举报投诉、信息公开、复议诉讼等权利,大量挤占有限的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亟需各部门联动予以规制。

(三)法治宣传需进一步创新。一是法治宣传教育创新程度不足,以案释法、就事讲法不够到位,宣传形式不够多样、内容针对性不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干部职工将法治思维与监管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普法新形势、新局面、新要求。

三、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

(一)增强法治观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主要负责人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组织学习宪法、行政处罚法以及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本年度开展法治专题讲座两场,主要负责人带头学理论、谈体会、做表率。

(二)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始终将法治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机制。研究并推动制定了《临沂市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规划(2021—2025年)》,将公平竞争审查、网络交易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纳入本年度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保障法治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要案件均经过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

(三)高位推动落实,保障市场有序运行。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动全局守牢安全底线,拉高发展高线,更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好“一排底线”,全力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开展涉企违规收费、城镇燃气安全、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全市市场交易安全。

(四)落实普法规划,构建法治营商环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普法,拓展新媒体普法渠道,普及市场监管法律知识,宣传法治工作动态,开展“以案释法”。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讲清违法事实、讲准法条法理、讲明裁量依据,做到普法融于执法过程中。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提升涉企行政检查法治化水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中心组和各科室工作人员的学习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思想宣传活动和执法实务讲座培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国办发〔2024〕54号),围绕建设法治型机关,持续推进市场监管(执法)市县(区)一体化建设,市县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法定周期内只检查一次;提高涉企检查质量,入企检查一次就要发现问题,指导整改提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和回访,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建立预防为先、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全链条执法机制。

(二)筑牢守好重点领域安全防线。运用法治化思维,守好三品一特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体系;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成果,推进数智赋能监管,开展药品追溯试点,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合力;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特种设备“应登尽登”“应检尽检”,分级分类监管;聚焦重点产业聚集区、区域性产业集群(如临沂商城地产品),实施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

(三)聚焦赋能全市优质产业发展。建立先进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推广应用长效机制,推进质量强县(区)培育,推广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木业、金银花等优势产业做强;深化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和“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推动费县木业国家级区域试点取得成效。以“好品山东”统领品牌培育,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服务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点打击侵权假冒、规制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加强代理行为监管。

(四)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市场监管营商环境创新提升2025年行动计划。落实“一次办好”要求,优化特种设备、商标、条码、专利质押等业务流程,推进外资登记便利化改革。加强与经营主体常态化沟通交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梳理市场监管政策清单,推动融资服务、便民惠企等政策落地;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作用,完善消费维权体系,畅通“12345·临沂首发”和12315热线等消费维权渠道,统筹做好案件查办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5日

关闭窗口
分享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移动版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鲁ICP备05026973

投诉举报电话:0539-12315    业务咨询电话:0539-5977700

网站标识码:3713000074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934号